May 29 2008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新書《歌唱的長笛──如何開展一種富有表情的聲音》

Filed under 新產品

Peter-Lukas Graf 的著作,林姿瑩博士翻譯,由有象文化出版有限公司發行。本書內容不多,卻極為豐富和實用。Graf 其實承繼了貝姆(Theobald Boehm)及莫易斯(Marcel Moyse 書中譯為莫伊茲)的概念,但在選曲及解說上更能接近現代長笛學習者的環境。

可向唐律長笛合奏團洽購(博客來及金石堂網上書店尚搜尋不到) ,電話 (02) 2772-7299。

No responses yet

Mar 09 2008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藝術創作與工具

Filed under 感想

最近在研究照相機時,在網上找到這個人 Ken Rockwell 的網站,讀著讀著,竟然也在攝影技巧外,發覺他的照相哲學帶來不少啟廸與共鳴。

“Photography is the power of observation, not th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.” — Ken Rockwell

在音樂上又何嘗不如此呢?

Ken 也描述了自己藝術成長的過程,指出花了開始的二十年不斷尋找更好、更恰當的工具(器材)來克服一座高山,達到技巧上隨心所欲的程度後才發覺: 硬體設備從來就不是問題的核心。比較好的器材只是讓我們能容易得到結果而已,即使使用次等的東西,也只是早晚的問題。但是如果我們把花在尋找更好工具的心思用在對藝術內容的追求上,恐怕能更早達到目的。

當然,Ken 的論述不是這麼膚淺,他用更多的篇幅、舉出更多例子以及其他前輩的語錄來佐證。

請各位自行前往他的網站瀏覽,除了理論、感想、器材外,也有很多賞心悅目的攝影作品。

No responses yet

Feb 25 2008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精緻及浪費

Filed under 感想

產品到底要多精緻?在過去似乎總是認為只要在經濟許可的範圍下,愈精緻愈好。在今日對資源及環保的考量下,恐怕觀念需要調整一下。

例如: 某些食品(不限於)的包裝是否過於華麗、過於層疊?除了包裝材料外、印刷油墨、運輸重量及空間、拆裝後的遺物(垃圾)‧‧‧等等。以長笛舉例,為了表面的美觀性,很多全銀笛經過酸洗,其中一種程序必須用某劇毒氰化物處理。

在不影響操作性能的情況下,是否應該對精緻度的要求適可而止?也許有人可以做個研究,寫一本書。

No responses yet

Feb 24 2008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Avanti Flutes 初印象

Filed under 新產品

最近參加The Mid Atlantic Flute Fair (2/16~17/2008)看到了新出品的Avanti 長笛。這個品牌如前所述,是隸屬於Conn-Selmer旗下的一員,跟Armstrong與Emerson是平行的,但是Conn-Selmer把長笛的未來市場用Avanti作為賭注。Avanti 是徹頭徹尾的美國產品,就在其他公司(包括Conn-Selmer自己)幾乎都從亞洲進口的氛圍下,卻反其道而行,聘請Bick Brannen來設計兩款進階長笛、並在印第安那州的大本營生產。

試吹的結果是此長笛的確有Brannen的特點: 阻力極小、按鍵輕巧靈活、精密度高。該長笛的按鍵組合採用Y鍵臂,不譁眾取寵使用法式鍵臂,除了因為減低生產成本外,也符合Elkhart城長笛工業的傳統。

目前該品牌僅有兩個型號,基本上結構相同:

1000 型 — 銀頭、鍍銀身及尾管、銅鈹合金彈簧 (B足管市價約美金$1200)

2000 型 — 全部銀管(包括接頭套管)、10K金彈簧 (B足管市價約美金$1800)

No responses yet

Jan 03 2008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彎管兒童長笛的限制

Filed under 教學,結構

市面上有些長笛聲稱是為兒童設計,除了將頭管作成U型,按鍵上有的也加了別出心裁的按片(使手指間的距離縮小),更有進一步將低音D以下的音孔截去,以減輕重量。

樂器以這樣方式截短雖然減輕了重量,卻可能造成長期的問題。原因是長笛在右手邊可以由下方往上支撐,但是在左方卻沒有(假設以左手食指為支撐中點),所以右手可能有時必須向下壓以平衡樂器。對習慣用右小指壓住笛身的吹奏者可能一時察覺不到影響,可是在運用小指上下移動的樂句時,樂器顯然就需要多餘外力來平衡。

這個話題還需要多多研究,僅提出謬論參考。

No responses yet

« Newer Posts - Older Posts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