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 26 2007

Profile Image of admin

米歇‧德波斯特 印象

Posted at 12:02 pm under 感想

﹝本文是 The Simple Flute 中文版「長笛 From A to Z」的前言﹞

雖然慕名已久,第一次見到德波斯特教授是在一九八八年。帶著微胖的身材與低沉 響亮的嗓音,重量級的外型與名氣成正比,不過卻沒有架子。那時他到倫敦的皇家音樂院﹝Royal Academy of Music﹞教了一堂大師課,他的仔細與認真態度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。那時,他還是巴黎管弦樂團的首席長笛和巴黎國立高等音樂院﹝俗稱巴黎音樂院﹞的 教授。還聽說他是成名長笛家中,最勤於練習的。

不知是運氣還是命運,二○○○年秋天因為內人工作,定居在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市郊 ﹝Cleveland, Ohio﹞,距離德波斯特教授任教的歐柏林音樂院Oberlin Conservatory﹝一九九三年從巴黎退休後便在此執教﹞只有不到一小時的車程。過了幾個月,一切安定下來後,我決定與他聯繫一下,看看是否能旁聽 幾堂課,到底這種機會是非常難得的。沒想到他很爽快地答應了我這個陌生人的請求,從此就展開了我們的忘年情誼。

首次到歐柏林時,心中不免靦腆,可是德波斯特教授可不讓我躲過任何一個熟人﹝他的熟人﹞,一一予以介紹,不知是法國或美國中西部的好客風俗,還是他自己讓人賓至如歸的個性。當天,在每週例行的大師課中,他還向所有的學生介紹我這位不速之客,讓我受寵若驚。 透過種種機緣﹝包括本書的英文版在二○○二年問世及中文版的翻譯審稿工作﹞,我們的接觸漸漸增加,我也對他除了教學以外的生活有更多的認識。

在教學上,最令我心儀的,是米歇的開朗。他可以不斷地向你挑釁,要你這樣那樣,但到了最後,他會網開一面, 給你選擇的自由。每個人的個性和意見都值得尊重,但是他要你先了解老師的用心及見解,然後可以自己下決定。他可以氣得跳腳、摔椅子﹝不是對人﹞,五分鐘後 又雨過天晴,不留一絲痕跡。好像,教學的本身也是一齣戲,要傳達的是一種訊息,其它的動作都是輔助工具,無傷大雅。

從歐柏林長笛學生的演出,有一項共同特色特別令我訝異:流暢的音樂感。不管學生的程度如何、或曲目的難易, 他們都似乎對表演的目標很清楚,可能是對器樂演奏沒有幻想,不管難易,要勇往直前,不回顧,也不畏縮。就算出些錯,飯還是要吃,覺也不能少睡,以平常心對 待。除了親身旁聽的經驗外,在嬝炙赫悛犒L程中也深深體會到,教學的理念對成果有多大的影響。若不是老師的鼓勵與引導,學生怎麼都能如此不拘小節、盡情地 揮灑自如?

米歇的率真也是少見的。他可以當眾告訴你,帶有驕傲的學習態度不是良策,只有脫下面具,才能更上一層樓。如 果他不喜歡某種表演方式,不必拐彎抹角你便能得到他的意見。更可貴的是,他總是對事不對人,沒有尖酸刻薄的比喻,沒有指桑罵槐的念頭,上課的人因為當局者 迷,不見得能體會,但對旁聽的人而言,這都是再清楚不過的了。

你也很難找到像米歇這樣愛長笛、愛音樂、愛學生的人。我記得2002學年他休了半年假,可是,只要沒有在外 地演出或教學,他還是經常在學校的辦公室內「玩耍」,也不吝於與學生分享他的休假時間。與他交談時,無論是現在或過去的事件,總是能感到他的熱情。他常用 第一次與浦朗克Poulenc合作的情況來解釋節拍器及速度記號的侷限性,每一次你都能感到他的激動和急切與你分享的真誠。前些日子,有一位家境不好的學 生需要修樂器,但手頭拮据,他主動伸出援手,雖然不令我訝異,但是更讓人肯定這位音樂家表裡如一的個性。

在過去的一世紀中,還沒有一本長笛的書籍能將各種問題,像本書描述地這麼詳細,有一些主題甚至還沒有在別的書中出現過。我很慶幸──不只是為我自己,也為所有今日與未來的長笛愛好者慶幸──我們能有這樣一位大師,毫不自私地將所知分享出來。

雖然,由於德波斯特教授所學極為淵博,加上翻譯語言的限制,很難面面俱到,李靈芝小姐的妙筆使得這一「不可 能的任務」成為中文長笛世界的里程碑。在眾多長笛及音樂的專業用法和繞口難解的句子上,黃茂林老師也提供了寶貴的意見;少了他,恐怕我還在失眠。當然,原 笙國際有限公司不計成本地將本書從簽約、翻譯、排版、付印、到行銷,所投注的心血是我們所有愛笛人一定要感謝及支持的。

No responses yet

Trackback URI | Comments RSS

Leave a Reply

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