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p 26 2007
phrasing 句法
分句、句法。
將音符組織及表現成具有意義的單位。也可以解釋為:將樂句的內在意義,經由個人的揣摩,予以具體化。如同朗誦時,同一個句子,因為個人領會不同,而表現出不同的抑揚頓挫。
Sep 26 2007
分句、句法。
將音符組織及表現成具有意義的單位。也可以解釋為:將樂句的內在意義,經由個人的揣摩,予以具體化。如同朗誦時,同一個句子,因為個人領會不同,而表現出不同的抑揚頓挫。
Sep 26 2007
合音。
以前曾翻成「音準」、「音動」,雖然二者皆能表達部分涵意,但不能與 intone 呼應。intone有「入音」之意,除了條件上必須音準,同時也要考慮合奏時音高不斷微變化的浮動性,這之中還有因為音律的不平均性(平均律不是自然悅耳 的音律,通常不在器樂合奏的場合採用;當然,鋼琴無法隨時微調,只能將就使用平均律),任何一個音高都沒有固定的位置;所以合作、附和的精神極為重要。音色的融合狀態也包含在其範圍中。
Sep 26 2007
分音、分音法。在語文上稱之為「咬字」。如何將文字或音符組織、連結造成一定的效果。有時甚至用在人的談吐、表達能力上。
過去也翻成「吐音」,不過不能適用於聲樂、弦樂、打擊‧‧‧等等,而且沒有充分解釋「組織」的含意。
Sep 26 2007
概說
傳統西洋長笛﹝flute﹞在握持上,有三個平衡問題:
1. 重力﹝樂器的重量﹞
2. 水平旋轉﹝如圖A﹞──如果只用下顎﹝1﹞及左食指﹝2﹞抵住樂器,它會向順時鐘方向旋轉,右拇指﹝3﹞向前的推力可以平衡這個力量
3. 剖面旋轉﹝機械結構集結於特定部位,造成樂器容易導向吹奏者身體方向旋轉,如圖B﹞
因為吹奏者十指中除了右拇指外的九指都用於操縱按鍵,右拇指所在的位置及施力角度,對於平衡樂器會產生決定性的影響。
解說
在操作按鍵的手指以外,吹奏者只有在三個點上接觸長笛﹝見圖 A﹞:
1. 下唇﹝牙齒及牙齦附近﹞
2. 左食指根部接近手掌處
3. 右拇指
左食指必須操作一個按鍵,因此指根的位置受到極大的限制,不能隨意固定;又因為長笛的重心接近左食指﹝圖A 中G位置─約在2號支撐點右方4 公分﹞,它的指根要負擔最多的重量。另則,因為下唇需要精確地發音及控制氣流,所以這個支點不能隨意運作,用來平衡樂器。
雖然大多數的人都用右小指或多或少地幫助我們平衡長笛﹝圖A中第4處﹞,但是對手指的敏捷度有不同程度的影響,應該盡量避免﹝幾乎不可能完全做到﹞。 右拇指因為不操作任何機械結構,必須發揮最精細的支撐效果。
A.

B.

請同時參考 「李鶴凡長笛右拇指平衡輔助器」一文。
Sep 26 2007
本平衡輔助器之目的,在於提供一種可供設置在長笛上,用以輔助長笛吹奏者的右手拇指支撐,以便平衡長笛的平衡輔助裝置。
![]()
如 「長笛平衡問題」文中所述,長笛握持會同時面臨幾個條件,尤其是向後旋轉的力量,對平衡樂器極為不利,即使能以雙手解決,也必影響某些手指的靈活度。「李鶴凡長笛右拇指平衡輔助器」就是因應此複雜情況而發明的附件。如果運用得當,吹奏者將感到前所未有的輕鬆感,所有的手指也更加靈活。
此一平衡輔助器裝設在長笛 F 鍵下方﹝可依個人情況稍微調整﹞,以夾持的方式固定於笛身。延伸臂上方的突起端放在機械結構的座金﹝肋﹞邊,如圖1所示,如有需要,也可以向下移動一些。
使用時,右拇指應著力於圖2中A處附近;平衡輔助器的延伸臂應輕輕落在拇指中間部位,如圖2中B處。
因為右拇指推向圖2中A處,此力可以支撐長笛部分的重量,並對抗水平旋轉之力量,進而達到平衡。
延伸臂在B處的落點則能提供相反於樂器向後倒下﹝剖面旋轉﹞之力。


這個網站 www.thumbport.com 有更多、更詳盡的資料。
請同時參考 長笛平衡問題。
有意購買者,請洽唐律長笛合奏團。